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九讲

    一得,二命根,三众同分,四异生性,五无想定,六,七无想报,八名身,九句身,十文身,十一生,十二住,十三老,十四无常,十五流转,十六异,十七相应,十八势速,十九次第,二十时,二十一方,二十二数,...识俱生我执和第八识都还存在,对于这样一种身心分位,假立为“无想定”。   六者,三果以上圣人,欲暂止息受想劳虑,依于非想非非想定,游观无漏以为加行,乃得趣入。入此已,前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229325745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B

      根据唯识学的教理,有五种情况属于无心地:睡眠、闷绝、无想定、无想天、大阿罗汉的。闷绝就是昏迷过去,比如麻醉、植物人都属于闷绝。“无心”就是没有意识思想的意思。   比如说无想定、无想天、空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。这四种与闷绝有什么不同呢?与无想定的差别又在那里呢?这些问题你们都不会想的啦,你们随便去打打坐还可以,那是休息、好玩。我以前就讲过,世界上享受的就是打坐,但要真学佛修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343589.html
  • 宗喀巴“现观庄严论金鬘疏”“大乘廿僧”释义

    起,  入,从起,乃至入四禅;从四禅起,入  ,从起,入虚空处,从虚空处起,入  198页  ,从起,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;从非有想非无想处  起,入。如是...百千诸佛,供养、  恭敬、尊重、赞叹(,尔后现证无上菩提。)  廿三、身证的菩萨  38、舍利弗!有菩萨摩诃萨,行般若波罗蜜,得四禅、  四无量心、四无色;游戏其中;入初禅,从初禅起,入  ,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4445570.html
  • 宗喀巴‘现观庄严论金鬘疏’‘大乘廿僧’释义(1)

     经云:‘舍利弗!有菩萨摩诃萨,行般若波罗蜜,得四禅、四无量心、四无色;游戏其中;入初禅,从初禅起,入,从起,乃至入四禅;从四禅起,入,从起,入虚空处,从虚空处起,入  198页  ,从起,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;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,入。如是舍利弗!菩萨摩诃萨,行般若波罗蜜,具足善巧方便(,频频入趋诸静虑、无量、三摩地、等至,亦)入超越,(最后于诸佛土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0946317.html
  • 辨破《楞严百伪》——释愍生法师辨(2)

    微细,此则与有何异耶?其伪八十七。  辨八十七  无色界天之识无边处,经云:“其中唯留阿赖耶识,全于末那,半分微细。”此明识处唯留第八阿赖耶识及第七识末那全分,故说:“唯留第八阿赖耶,全于末那,半分微细。”是指第六意识之粗分已,细分尚在,故名半分微细。吕文谓:“今经乃撰为唯留赖耶于末那半分微细,此则与有何异耶?”吕文于末那之于字上漏去一全字,不但漏字,而且错解,谓:“与相同。”...

    释愍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348789.html
  • 将佛法世俗化、浅化的证严法师(连载一)

    是否应该?值得佛门四众特别注意及讨论!   又意识觉知心不只是在正死位会断灭,在睡着无梦的眠熟位、闷绝位、无想定、、无想天中亦复如是会断灭;既是会断灭的生灭法,当然是生灭法,所以证严法师在书中公然...位的出入境界,显示意识有入有出、有生有,当然意识觉知心是生灭法,不是本来不生不灭的真相识如来藏,证严法师不可故意违佛圣教而说是不生灭的。   第八点:阿罗汉在中,唯识学中都说前六识已不现行,...

    正光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2759110.html
  • 什么是佛法大义?

    这个悲心,所以他就留惑润生起受生愿重新去入胎。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可以修证灭却不要,因为进入中无知无受无想,什么都没有,在那里只是虚耗光阴而已,不如来做一些对众生有利的事。  四地,主修精进...转进六地。  六地,主修般若波罗蜜多——依道种智进一步现观十二因缘及意生身化身等,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,成就细相观。由于这个境界正受,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——不是刻意去取证,成俱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4960209.html
  • 天台禅修方法及其沿革

    ;三昧、无间三昧”和“一心三智”,则是对天台禅法有着直接的甚至是开创性的启示作用。“三昧”意译为,或者正定,“三昧”也就是“”,关于“”的修习方法,智者大师的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十作了详细的介绍,《四教义》卷六说:“又断非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241655.html
  • 试论“法住智”思想之开展

    法师应该是取后者来论述。因为他在论及这项创见之前,他早有交待“慧解脱本是阿罗汉的通称”,理应前后不相矛盾才是。  我以为:法师会有这项创见,或许是基于“”与“触身”的问题。第一,有关俱解脱才有...的;至于“身作证”在《大毗婆沙论》卷152(大正27,776a)的解说是“净解脱,想受灭(或)解脱”二类身作证。由此看来,印顺法师也许真的是把〈须深经〉的这句话解说为:“作如是知、如是见者,为有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0.html
  • 根(Indriya)

    安)、欲、不放逸、心舍、得果、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身除(正身轻安)等所构成,可知它不只是慧心所,也包括想乃至心舍等诸心所,以及诸如得果、之心不相应法,及正语、正业等无表色(无漏戒)。(参...法,而是能驱动色心之能力的不相应法。   在有部或《舍利弗毗昙》中,除了命根之外,亦成立许多心不相应法,但是它们在原始佛教中皆未被说成是根。只有命根是主体性能力,其它如生、住、异、、得、非得、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147998.html